明德书院第十期|我与院长读书日之中华传统文化学习
明德书院第十期|我与院长读书日之中华传统文化学习
——明德书院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一说到这两句诗,大家马上会想到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每年的五月初五这一天就是为了纪念屈原而设的传统节日—端午节。明德书院积极组织同学们在六月份进行中国传统节日的分享。让同学们对于祖国传统文化学习更加深刻。
学生代表分享传统节日端午节:端午节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传说端午节来源于战国时期人们为了纪念屈原因壮志难酬、报国无门,加上祖国被侵略,从而投河自尽。当时的人们知道屈原死了之后,非常哀痛,很多人去汨罗江悼念屈原,甚至有些渔夫会将食物投入汨罗江,希望这些鱼虾吃饱了之后,不要去啃咬屈原的身体,这一举动被很多人效仿,有些人还会使用叶子将饭包起来放入河里。这一习俗也一直流传下来,因此,人们会在端午节这一天吃粽子、赛龙舟、挂艾草,以此举来纪念屈原。学生代表被屈原的爱国忠诚,舍身为国的精神深深打动。传统节日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节日,更是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作为大学生应该牢记传统节日,不忘传统文化!
周云副院长对20康复班的教学表示关心进行询问。告诫学生干部:一个班最重要的就是班风,班干部可以根据学生手册与实际情况制定班规,让同学们凝聚起来,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
周云副院长讲话:同学们进入大学生活,首先需要学习的是立德树人。学习屈原爱国的精神,牢记使命勇于担当。传统节日作为优秀传统的载体,应该了解节日来源,学习其中优秀的文化。我国“四个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文化自信、制度自信,作为新青年要时刻铭记于心,学习优秀传统文化与其他同学共同弘扬传承,这也是大学生的责任!阅读优秀书籍,汲取文化精髓,像毛主席一样把书中的知识充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不断优化自身,共建良好的书院学习氛围。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安身立命之本。传统节日是寄托情感和传承文化的载体。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绵延不断的文化发展过程当中,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优秀文化。这是中国人的基因,是中国人的根和魂,生生不息地流淌在国人的血液当中。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