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晗:指向新质生产力的职业教育实践教学评价标准:建构逻辑与内容框架
指向新质生产力的职业教育实践性教学评价内容框架
新质生产力指向的职业教育实践性教学评价,需要遵循实训教学运行的基本逻辑,以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指引,以目的性、科学性、系统性、可操作性、动态性等为原则,系统设计评价框架。
(一)服务新质生产力指向的职业教育实践性教学评价维度的初步梳理
从结构功能主义建构逻辑出发,服务于新质生产力指向的职业教育实践性教学评价标准包括四个主要范畴:目标管理、实践内容、实践任务和越轨控制。在当前职业教育实践教学中,教学准备工作至关重要,其在场地与设备保障、教学过程质量把控等方面不可或缺,也是安全实训得以开展的基础。当前,实训教学教师既承担教学过程中的任务,又承担教学准备的工作。因此,有必要在实践教学中将准备工作纳入教学评价范围。鉴于此,需要在上述四大范畴之外增加实践准备范畴。至此,课题组初步梳理出职业教育实践性教学评价维度的五大范畴,即目标管理、实践内容、实践准备、实践任务和越轨控制。具体而言,目标管理主要包括以新质生产力为指向的整体规划、管理体系、管理机制、管理平台等;实践内容主要包括新质生产力对应的技能训练、创新力、数字技术等;实践准备主要包括以新质生产力为指向的教学文件、场地与设备、学习者特征搜集、数字化基础等;实践任务主要包括发展新质生产力所需要的技能还原度、指导精细度、教学组织性、特色与创新等;越轨控制主要包括监控体系、监控过程、监控结果反馈与改进等。基于以上五大范畴,课题组构建了初步的职业教育实践性教学评价指标体系,该体系包括5个一级指标、18个二级指标(见表1)和90个三级指标。
表1指向新质生产力的职业教育实践性教学评价指标
(二)专家评审与数据处理
课题组采用德尔菲法对职业教育实践性教学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优化和明确。受访对象为重庆、四川、湖北、贵州、上海、北京等省市33名从事职业教育研究的理论工作者、实践教学人员和企业高管,受访者年龄在46—58岁之间,其中男性27名,女性6名,正高级职称31名,副高级职称1名,无职称人员1名。按照权威系数Cr=(Ca+Cs)/2的计算方法(Ca为判断系数,Cs为熟悉系数),专家权威系统Cr值为0.82,大于0.7,显示有较高的权威性。课题组通过初步收集意见、小组交流、个别交流等多种形式,对指向新质生产力的职业教育实践性教学评价标准予以评审,用“界值法”进行指标筛选,发挥“界值法”在质量控制和异常检测中有效性高的优势。其中高优指标按照“界值=均数-标准差”来处理,得分低于所在体系界值的指标淘汰,低优指标按照“界值=均数+标准差”来处理,得分高于界值的相关指标淘汰。评审中还增加了专家补充模式对打分情况进行完善,其中专家意见协调程度主要考虑变异系数和协调系数,专家意见集中程度主要考虑平均值和满分情况,如果涉及到指标的增加则用小组讨论打分的方式来完成。
课题组根据以上研究设计对职业教育实践性教学评价标准的内容进行打分,然后又对专家进行打分之后的咨询。完成第一轮专家咨询之后,对指标进行完善,减少了1个难以采集数据的二级指标和15个三级指标,增加了3个专家建议并通过课题组讨论的二级指标,增加了8个三级指标,最终形成了5个一级指标、20个二级指标和90个三级指标的指标体系。最后,课题组还以此开展第二轮打分和咨询,第二轮指标未对数量进行调整,仅修改了文本阐述方式。研究过程采用SPSS22.0进行处理后发现,本指标体系的专业一致性程度逐步提高,体现为CV系数变小,肯德尔和谐系数变大,第二轮已经达成一致性意见(见表2)。
表2专家评审数据处理结果
(三)指向新质生产力的职业教育实践性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通过专家咨询和内容核验,课题组构建了5个一级指标、20个二级指标和90个三级指标的职业教育实践性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组织专家打分显示全部认同(见表3)。
表3指向新质生产力的职业教育实践性教学评价标准
(四)取值规则的设计
借鉴GB/T19580卓越绩效评价准则,通过等级划分方式将职业教育实践教学质量的评价划分为5个等级,其最终状态见表4(限于篇幅,仅以目标管理为例)。
表4职业教育实践教学质量取值规则设计
来源:《职教论坛》
作者:傅晗 1 黄轶 1 刘川华 1 陈露 1 丁翠娟 2
(1.重庆市巴南职业教育中心,重庆 401320;2.重庆三峡职业学院,重庆 404155)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