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研究理论>详细内容

研究理论

万德年:职业院校教育督导工作的改革与实践

来源:《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发布时间:2025-06-04 14:40:51 浏览次数: 【字体:

职业院校教育督导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一)健全职业院校教育督导工作体制

建立三级质量保证组织体系。学校成立“质量管理委员会、质量管理处、教学学院质量组”三级质量保证组织体系。质量管理委员会是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决策指挥机构,全面负责学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组织制定教育教学质量建设规划、运行方案,推进质量督导和考核。质量管理处是质量督导的主要执行机构,下设质量控制办公室、教学督导办公室和质量考核办公室,深入教学、管理、服务一线,开展质量监督、检查、评估、指导、考核、诊改工作。学院教学质量组主要由院长、副院长、专业主任、教学视导员、教务员、辅导员组成,负责日常教学巡查,教学质量督查、考核和诊改。

组建三级质量督导队伍。选拔和聘任由校级督导员、教学学院视导员、学生信息员组成的三级教学质量督导队伍,校级督导员专职从事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工作,教学学院视导员是从各教学单位选聘的、兼职从事教学督导工作的专任教师。学生信息员每个班级配备一名,负责日常教学信息监督和反馈工作。形成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业务精湛、廉洁高效、专兼结合的督导队伍,对教学过程进行全程监控,建立“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督导网络体制,从而形成学校、院部齐抓共管的局面。

(二)完善职业教育督导工作标准体系

坚持职业教育督教、督学、督管同步推进,在督教方面,制定教师发展体系,建立教学质量督导制度,完善教评教、生评教、企业评教标准,推动督导工作制度化、常态化、长效化;在督学方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建立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体系;在督管方面,制定各单位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评价机制,定期开展督导评价,形成系统化的督导工作体系。

建立职业教师“双线”发展标准。针对职业院校教师生涯发展规律,设立教师职业发展“双线”路径:

一是教师专业技术职务十三级岗位路径,建立教学科研型、社会服务型等不同类型教师相对应的分类评价办法,明确相应的评聘标准,建立和完善科学、客观、公正的评价机制,侧重教师的师德、能力、业绩,进行分类管理、分类评价,完善岗位聘用制度,实行评聘结合。二是设置“合格教师、双师素质教师、骨干教师、(专业、技术、学术)带头人、教学名师”等五级职业教师特岗发展路径,并完善相应的评价标准,建立认定方法和激励制度,给予特岗津贴支持教师的成长,激励教师提升职业能力。

建立“合格课堂、优质课堂、示范课堂”的课堂质量标准,完善各类课堂质量认定和激励制度,形成课堂质量递进式提升体系,定期组织课堂教学质量认定工作,激励教师不断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按课程类型分别制订“理论课、实践课、理实一体课”听课评课标准,评价要素突出课程类型特点,并根据时代要求不断优化完善,如2021年听课评课标准增加“课程思政”要素,2022年将“课程思政”更新为“思政教育”要素,2023年标准中增加了“师德师风”评价要素等。

建立学生“五星”递进成长标准。从“思想政治素质、职业发展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心健康素质、劳动与社会实践”五个方面设置“爱党爱国、向上向善、明礼守法、科学精神、自学能力、人文底蕴、身心和谐、健身技能、意志坚定”等15个核心素养指标,制订学生1~5个星级的成长标准,并将“五星”评价结果与学生评优评先、奖助学相挂钩,激发学生主动发展、个性化发展、全面发展。

建立单位内部绩效评价标准。以职业院校高质量发展为原则,推进院校内部目标绩效管理,制定目标绩效评价方案,建立绩效评价标准,定期开展督导和评估,促进管理提质增效。

坚持“以督促教、以导赋能、诊断改进、提质增效”的督导理念,先后出台了教育督导实施办法、教育评价改革实施方案、教学质量校企共同评价办法、重要教学文件共同论证办法、目标绩效管理办法、教学督导工作管理办法、教学视导工作管理办法、学生教学信息员管理办法、听课规定、教学反馈规范、教师教学质量测评实施办法、课堂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方案等系列文件制度,形成了检查、评估、反馈、诊改、提升的质量制度体系。

(三)建立校企协同的多元督导机制

学校出台《教学质量校企共同评价办法》《重要教学文件共同论证办法》等文件,确定校企双方教学质量评价的责、权、利,以及督导工作内容和方式,形成校企共同督导人才培养质量的工作机制。

校内督导员、视导员、学生信息员、教学管理人员等通过推门听课、教学巡视等方式重点监控检查日常教学,采取听课、评课、走访、调研、检查、座谈、研讨、论坛、评议、报告等形式开展督导。通过以老带新、典型引路、督导并重、集中研讨、反馈整改、问题约谈、教学诊改论坛等活动载体,驱动教师成长,通过配备学业导师、结对帮带、学风巡查、“三通一专”能力测评等方式,引导学生发展,建立目标绩效评价体系和综合评价反馈诊改机制,引领管理强效。

聘任企业高管监督学生实习实训教学,通过“工学云”实习平台开展校企协同共督实践教学活动,邀请企业兼职教师每学期通过教学系统评价专业教学活动实施情况,开发相应的信息化管理平台提升校企联动、实时评价反馈的可操作性。

组建校企专家共同参与的专业建设委员会,每年召开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论证会,论证其科学性、适应性;每年邀请企业能工巧匠来校对毕业生的专业核心能力、1+X证书共同考核认定。并主动向社会公示公开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核心能力考核结果、毕业生就业报告、人才培养质量报告,实现教学质量的社会监督。

(四)创新职业教育督导运行模式

坚持“日巡查、周考核、月反馈、季检查、期诊改、年考评”教育督导运行模式,日常教学纪律实行两线并行的教学巡查方式:教学学院组建教学检查组,每天对日常教学进行全覆盖式巡查,检查督导教风学风;学校组织督查组每周随机抽查、检查课堂教学活动。学校教务处、学生工作处、质量管理处对日常教学运行情况、学生管理情况、质量监督情况每周进行一次考核,对考核结果进行排名公示。学生信息员利用教学信息反馈平台,每月反馈一次课堂教学情况,反馈信息覆盖全体课任教师,质量管理处及时收集反馈,并对教学质量、反馈问题及问题诊改情况等以简报形式进行通报。每个季度组织开展二级单位的目标绩效履职过程考核,每学期开展期初、期中、期末三期教学检查,每半年组织课程教学诊改,每年组织目标绩效考核,全面评价教育教学质量,向社会发布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

(五)拓展育训同督的工作范畴

对全日制在校生的日常教学,坚持督导评价并重。设置“师德师风、教学组织、课堂管理”等8项教学督导评价指标,明确督导要素,提出从“课程思政、师生互动”等12方面开展教学指导,课后及时与任课教师沟通交流,现场诊断教学问题,提出改进建议。定期开展督导业务培训,学习新的职教理念,探索督导工作方法,交流督导工作经验,提升督导人员的能力水平。

向继续教育、社会培训拓展督导职能。出台《社会培训项目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办法》,对培训目标、培训教学质量、学员学习质量、教学管理质量进行监控。从培训班级教学反馈、培训学员满意度调查、培训班综合评价、培训教师评价、培训项目主管部门评价等维度制定培训督导评价标准;校内聘任继续教育教学视导员,校外聘任项目主管领导担任培训督导,专人专项督导社会培训教学活动。形成校企共督校内全日制在校生教育,专人专项督导校外社会培训教学的“双轮驱动、育训同督”格局。

(六)构建数智化支撑的督导诊改工作闭环

建立和健全教学反馈与质量诊改制度。对巡查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通报,自查自纠,立行立改,把诊改作为落实、推进工作的抓手,坚持日常工作常态诊改,主要工作定期诊改,重要工作专题诊改,形成督导、评价、反馈、诊断、改进一体化工作闭环,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搭建信息化督导平台。定制开发质量保证信息平台,集成移动端听课、网络评教评学、教学信息反馈等功能模块,同时,互通互联云教学平台、教务系统、“工学云”实习平台、教室视频监控系统,在线实现巡课、查课、听课、评教、评学、监督实习、教学信息反馈等功能,实现在线评教评学,为教学质量诊改提供数据支撑。

建立跟踪诊改机制。借助数据平台辨证施治课堂教学问题,评诊改一体化推进,即诊即改表象问题;通过深度访谈、调研会诊等方式剖析问题形成的原因和本质,从质量产生的源头抓改革提升,并建立常规教学“诊、评、改”,教师发展“诊、评、聘”,学生发展“诊、评、奖”的激励机制,将诊改理念融入教学督导全过程。并建立校、院二级约谈和整改机制,跟踪监督诊改过程,并适时“回头看”,再督再导,再诊再改,促进教学质量螺旋式提升。

来源:《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作者:万德年,万莹莹(湖北 黄冈 438002)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