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研究理论>详细内容

研究理论

崔巍:“五链融通”职业本科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价值判断、理论内核与实践路径

来源:《职业技术教育》 发布时间:2025-04-23 15:50:26 浏览次数: 【字体:

实践路径

(一)模型设计

在创新思维的引导下,构建“五链融合”职业本科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该体系通过厘清“四大目标”为引领的“目标链”、制定“三大标准”为主干的“标准链”、畅通“管评改”三大维度的“组织链”、规范“政校行企”四大层面的“制度链”、培育以“质量文化”为特色的“文化链”,不断优化教学质量、推进产教融合、提升育人成效,以更好地适应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办学和人才培养需要,见图1。

 

1“五链融合”职业本科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

(二)路径策略

1.厘清“四大目标”为引领的“目标链”

第一,不断优化人才培养目标。职业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目标设定要既能筑牢基础知识的扎实功底,又能适应行业、产业升级需要,抓好专业创新,注重产教融合,引导学生形成创新思维,适应专业变革和产业升级。第二,不断优化教学质量目标。教学质量目标设定要以学生为中心,课程上抓好专业课程建设,同时重视实训课程、创新课程等,定期动态调整教学质量标准,更新教学质量目标,不断夯实优势专业的建设基础,为战略新兴专业提质扩容。第三,不断优化学校治理目标。以推进职业本科院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导向,梳理职业本科院校治理目标,构建更适应职业本科院校高质量发展的管理体系,使机构设置上更加科学、在职能配置上更加优化、在体制机制上更加完善、在运行管理上更加高效。第四,不断优化社会服务目标。职业本科院校要紧紧围绕国家行业产业升级这条主线,逐步增强职业教育人才的实用性、适应性和创新性,精准对接行业产业升级、资源优化、国际化合作,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以目标链促进职业教育人才链和产业链建设。

2.制定“三大标准”为主干的“标准链”

第一,专业建设标准。专业基础是学生发展的根基,职业本科院校要根据专业特色、专业类型和专业群建设情况,要对标国家、行业和产业升级情况,科学制定专业建设标准。第二,课程建设标准。根据产业升级最新形势及时更新课程体系,按照专业群建设思路,重视梳理各专业课程体系,课程能够体现新技术、新趋势和新需求。规范课程要素和环节,明确课程内容和作用。第三,师资建设标准。师资建设标准应涵盖教学能力标准、技术技能标准和学术质量标准。职业本科院校师资应更加注重校企融通,能够把创新贯通教学全过程,既有来自本科院校的理论知识丰富的教师,又有来自企业资深的技能扎实专家,构建一支理实结合的教师团队。第四,学生素养标准。职业本科院校学生综合素养标准要结合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和学校专业特色,在重视“立德树人”、体现“五育并举”的基础上,体现时代创新性、运用灵活性及社会适应性。

3.畅通“管评改”三大维度的“组织链”

第一,成立融合型教学质量协同管理机构。由学校、政府、企业、第三方机构等各方代表组成,共同负责教学质量的管理和监督。通过建立定期沟通协调机制,加强各主体间的信息共享和资源整合,形成合力,共同推进教学质量提升。第二,构建多元参与的质量评价机制。让学校、政府、企业、行业协会、第三方机构等各方共同参与,共同制定评价标准、实施评价、反馈评价结果。让企业在人才质量评价上有更多的话语权,能够参与到教师教学评价、学生评价和年度综合评价中。政府在原有质量评价基础上,为教学质量评价提供政策依据和智力支持,为人才培养评价引入先进评价理念,完善现有评价考核制度。职业本科院校作为人才培养评价的实施推进主体,要遵循融合评价理念,不断优化评价机制。通过多元参与,更好地反映各方的需求和意见,提高评价的客观性和公正性,为育人质量提升提供更有力的支撑。第三,建立育人质量持续改进机构。职业本科院校要以服务学生发展、提升育人质量为主线,全面识别人才培养全过程的质量环节,构建贯穿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五个层面的科学、系统的教学质量改进机构;不断改进和完善从决策指挥、质量生成、资源保障、服务支持、监督控制五个环节的工作程序,针对各个环节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方案,提出可行性措施,确保措施落实到位。

4.规范“政校行企”四大层面的“制度链”

一是政府层面,对标国家高等职业教育法律,完善职业本科院校管理制度。认真落实职业教育相关国家法律精神,以法律法规手段强制保障育人质量。在宏观政策的指导下,不断完善职业本科院校管理制度,引导职业教育适应社会发展。二是学校层面,对标学校教学管理制度,完善学校内部质量管理制度。职业本科院校质量管理制度要体现办学的灵活性与可操作性,制定具有适用性、科学性、完备性的,涵盖课程、教学、专业等方面的质量管理制度体系,并在开放的动态过程中有序推进制度完善。三是行业企业层面,对标企业管理制度,完善学生实习实训管理制度。重点完善校内外实训基地和实习制度,重视职业能力培养。对标企业用人制度、考评制度、管理制度,改革校内实验实训制度。确保企业教师深入教学一线,着力培养学生职业能力。

5.培育以“质量文化”为特色的“文化链”

第一,丰富质量文化内涵。质量文化内涵融合了质量理念、质量价值观、质量制度、质量行为方式等多项内容,体现着学校质量建设的软实力。职业本科院校要有科学的教育质量观、明确的质量意识,并从质量文化的全局来考虑高校质量文化建设,制定相应的质量愿景、质量战略并付诸实施时,使高校质量文化从“自在状态”走向“自觉阶段”。第二,凝练质量文化特色。质量文化是学校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质量文化建设要体现区域特色、行业特色和学校特色,同时要结合校园文化建设,协调好与校园文化的关系,不断优化质量文化。要突出体现职业教育工匠精神和匠人品质,打造具有校本特色、区域特征的质量文化。第三,建设科学的质量文化。质量文化建设应具备一定的思想维度和科学维度,以科学孕育质量文化。科学制定质量文化要制定建设目标、建设计划、建设框架和具体内容,全面布局、逐步落实,不断改进完善,形成“全员、全程、全方位”保证的质量文化。

来源:《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崔巍   姜健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