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研究理论>详细内容

研究理论

黄敏:新时代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研究

来源:《当代职业教育》 发布时间:2024-06-19 09:12:12 浏览次数: 【字体:

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路径

)健全内外结合的质量保障评价体系

通过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指导,第三方专业机构牵头,由职业学校、行业企业、专家等共同参与研究制定的质量保障评价体系,才能满足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管理需要,同时促进职业学校发展。因此,要健全集评估、监测、认证于一体的内外部相结合的评价体系。学校内部根据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设计好的评估、监测、认证项目,严格按照指标实施自我评估、自我监测与自我认证,自行发现办学存在的不足,进行自我整改;外部则由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做好职业教育评估、监测、认证项目的制度性设计,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对学校办学质量进行评估、办学状态进行监测、办学水平进行认证,从学校外部发现问题,提出改进建议,并督促学校整改。守好专业建设的入口关、过程及出口关尤为关键。因此,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在做评估、监测、认证项目的制度性设计时,可以在专业建设入口评估、专业建设过程监测与专业建设水平认证等方面做探索性研究,逐步形成内外结合的质量保障评价体系。

一是实施专业建设入口“关键点”评估。专业备案制实施以来,除了国家控制专业外,职业学校均可结合自己的办学定位、办学条件和服务面向进行专业申报与设置。虽然教育行政部门会在学校申报专业时对该校的专业建设基本条件、师资队伍、实训条件等方面进行把关,但这些都是前置条件的把关。在专业申报成功后的一段时期内,国家目前对新专业还没有具体的监控举措。重庆市开展的高职教育新专业合格评估工作能较好地填补这一空缺,高职教育新专业合格评估是对学校已有一届毕业生且还在继续招生的专业进行评估,评估内容包括专业设计、教学团队、课程建设、实践教学、质量保障和建设成效六个方面(见表1)。通过高职教育新专业合格评估,确保了专业建设的基本条件和质量保障,助推新建专业的可持续发展。

1高职教育新专业合格评估指标体系

二是实施专业建设过程全覆盖监测。对专业建设中所包含的课程与教学、实习实践、师资队伍、支持条件、学生发展5个维度25个指标实施监测(见表2)。监测指标定位在国家对职业教育专业建设的基本要求,以量化数据为主。通过学校内部与外部相结合的专业建设过程全覆盖监测方式,建立起职业教育专业基本状态数据监测制度,定期对专业建设基本状况实施动态监测,推动专业通过持续改进,达到监测标准要求。

2专业建设过程监测指标

三是实施专业建设水平“促卓越”认证。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认证标准,引导学校、专业、课程高质量建设,提升人才培养质量。重庆市开展的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和课程认证以“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为基本理念,建立体现高等职业教育特色、适应不同发展水平的专业三级认证体系。其中,专业认证第一级指标是专业办学基本要求,第二级指标是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优质标准,第三级指标是专业人才培养质量高水平标准(见表3)。学校内部按照三级专业认证标准衡量专业建设水平,并以专业认证标准牵引,加大专业建设力度,提升专业建设质量。外部则以教育行政部门为主导,第三方专业机构组织相关专家对专业实施认证,通过认证发现专业建设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从不同角度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意见与建议,帮助学校专业建设发展。

3第三级专业人才培养质量高水平标准指标体系

)健全职业教育质量保障多元主体参与体系

政府有关部门要加强对职业学校督导管理,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自己组织或者委托等方式对职业学校办学质量进行评估,委托对象可以是行业组织、企业或第三方评价机构,要求在评价过程中行业企业要参与评价,评价的结果要及时向社会公开。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参与主体有政府、学校、行业企业、第三方专业机构,另外还应该包括教师、学生、家长等,他们在职业学校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中承担着不同的任务,发挥着相应的作用(见表4)。

4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参与主体与主要任务

 

来源:《当代职业教育》

作者:黄敏1,2(1.重庆市教育评估院,重庆 400020) 2.重庆大学,重庆 400044)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