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艳:数字治理视域下高职院校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构建路径
一、建系统:“三维一体”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模型
1.教学质量评价是一项系统工程
系统工程方法论是分析和解决系统开发、运作及管理实践中的问题所应遵循的工作程序、逻辑步骤和基本方法。以霍尔“三维结构”模型为代表的硬系统方法论和以“物理—事理—人理”系统方法论为代表的东方软系统方法论,两者都用于解决结构复杂、因素众多的项目管理问题。其中,霍尔“三维结构”模型将系统工程活动看作由知识维、时间维与逻辑维组成的三维结构,为解决大型复杂系统的规划、组织、管理问题提供了一种统一的思想方法。“物理—事理—人理”系统方法论则集成定性与定量分析,在系统工程中综合考虑人文因素,从“物理”“事理”和“人理”三个维度整体、分层地进行统筹分析,解析要素及其之间的相互关系,以达到条理化、层次化和化繁为简。
2.高职院校教学质量评价是办学思想、教师学生综合能力、教学管理水平等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教育评估的全面质量管理实际上就是“评估质量控制”。笔者遵循职业教育规律和发展特征,把握基本构建原则,基于数据驱动,以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及系统工程方法论创新思想为指导,提出系统维、逻辑维、认知维三个维度相互关联的高职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构建模型(见图1),构成各层次协调、主客体互动、多领域联动、全过程耦合的全员、全方位、全过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管理机制。一是在系统维,主要关注院校教学质量评价“评什么”。包括学校、专业(群)、课程、教师和学生五个核心层面的基本教学质量评价,也包括根据实际情况动态组织的实践教学、产教融合、思政课程等方面的专项教学质量评价,最后形成一整套由评价制度、评价指标体系、评价结果、诊断报告以及经验总结等组成的评价生成性材料。二是在逻辑维,主要关注院校教学质量评价“怎样评”。包括从构建规划、体系设计、评价实施、分析应用再回到构建规划的闭环全过程。全程以数据为驱动,实现评价规划科学化和系统化,评价实施多元化和过程化,评价分析综合化和动态化,评价应用指导化和激励化。三是在认知维,主要关注院校教学质量评价“最好怎样评”。包括结合办学方向、特色和战略目标等智慧思想,结合学校现有管理体系、标准体系、前一阶段评价产生的新知识等知识体系,结合学校内外现有经验等信息,结合过程数据和结果数据等数据资源,由学校、教师、学生、家长、企业和社会等多元利益方和评价主客体进行全员参与。通过认知维的能力建设,促进系统维和过程维联动活动取得良好成效,以更好地保障评价体系的科学构建和高质量持续运行。
二、筑路径:“多位一体”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路径
笔者根据李韬等学者提出的数字治理概念框架提出数字治理视域下高职院校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构建的5个基本要素,即构建原则、构建主体、构建手段、构建过程和构建评价,并基于这些要素和上文所述三维构建模型,构筑“多位一体”的高职院校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构建路径(见图2)。在整个体系构建中,伴随着认知维(智慧、知识、信息、数据)的能力建设支撑,基于系统维(基本教学质量评价和专项教学质量评价)的评价范围,以逻辑维(构建规划、体系设计、评价实施、分析应用)的闭环全过程为主线进行构建。同时,在每个构建阶段把握好数字治理的5个基本构建要素(即以构建原则为目标定位、多主体协同治理的构建主体、多元化的构建手段、分阶段的构建过程以及多方参与的构建评价),并且所有构建阶段以有高度、有温度、有深度、有力度、有效度的“五度”构建原则为核心指导,综合运用政策和制度等行政手段、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激励机制和竞争机制等市场化手段、质量文化和伦理等价值手段,持续迭代构建符合“面向市场、面向实践、面向人人”职业教育理念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来源:《职业教育研究》
作者:赵艳 吴升刚 (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 北京 100176)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