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院思政协会开展“模拟法庭”法制教育宣传活动
为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法律素养,熟悉法律程序及解决法律案件的工作流程。思政协会于2021年4月18日举办了“模拟法庭”法制宣传教育活动。
图1:主持人介绍具体案情
【案情梗概:原告:俞迟和被告:张文系某校学生,因篮球比赛过程中发生肢体碰撞,导致原告俞迟左腿骨受伤,经校医紧急处理后送医院诊治,断定为骨折,且需住院治疗并花费了一笔较大额的医疗费用。对此,原告认为如果是无意碰撞不会造成严重受伤,于是将张文告上法庭,要求被告给予一定赔偿。】
“模拟法庭”活动由此拉开序幕——经过前期的培训,开会学习,排练,预演,“模拟法庭”终于正式开庭啦。本次活动非常荣幸邀请到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韩丽萍教授,《概论》教研室任慧丽主任,还有法律顾问同时也是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陈泓浩副教授,以及马克思主义学院的黄丽老师和思政协会指导老师欧阳娟老师。参加本次活动的学生除思政协会全体成员(含表演者),还有法学社成员,思政宣讲队成员等等。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回顾本次“开庭”过程吧。
图2:“法庭”中的审判人员
由书记员宣读法庭纪律并发言:诉讼案即将开庭审理。请肃静!现在请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入庭。(原告、原告代理人及被告、被告代理人以及审判长和审判员陆续入庭)
图3:法庭调查阶段,原告、被告分别陈述诉讼请求及事实和理由,且证人出庭作证。
法庭调查阶段,原告、被告分别陈述诉讼请求及事实和理由,且证人出庭作证。场上唇枪舌战,一片激烈,双方当事人及其代理人进行了充分的法庭辩论。原告代理人认为如果不是被告故意为之那么原告伤势不会如此严重。而被告代理人则认为在运动过程中受伤在所难免几率很大。由于原告和被告都不同意调解所以合议庭暂时休庭进行评议后进一步审理。
本案在休庭期间出现戏剧化转折:被告张文因难以承受长时间来自本人内心道德的谴责,最终向法官坦白自己第一次撞到原告是有意为之,但第二次绝非故意,且并没预料到对方受伤那么严重,于是内心非常不安,也一直处于深深自责中,最后鼓起勇气向法官坦白,并希望能从轻处理。
经过合议庭讨论决定,法官宣布了最终本案的审理结果:根据最新颁发实施的民法典及其运动项目中的“自甘风险”原则,结合本案实际情况,判决被告张文承担百分之五十的责任,由保险公司进行赔付,余下百分之五十的责任由原告自行承担。
图4:法官宣布审理结果
为提高同学们的运动安全意识,更好地预防运动受伤情况,我们邀请了相关专业同学为大家讲解篮球运动过程中要注意的安全知识,以及运动受伤后的处理方式等。同时,为增加同学们对案件处理中的理赔知识的了解,我们也请了金融专业的同学为大家分享理赔方面的知识。比如:在参加体育运动时,因“自甘风险“原则,即自愿参与且知晓风险并能自行承担的活动,但如果因为主观意愿造成受伤的,从道德层面而言可进行不超过百分之五十的补偿,就像本案例中的被告。
图5:梁汉东、许滋弘、张国基三位同学分别讲解篮球运动中的安全知识、运动受伤后的处理方式、有关理赔知识
庭审结束后,陈泓浩老师进行了专业地点评,他先肯定了同学们的努力和表现然后提出了进一步完善的意见,并建议”模拟法庭“开展巡回表演,从而获得更多成长与进步。陈老师还指出,民法典作为新的法典,是民事案件纠纷的重要法律依据,与我们的生活也是息息相关。运动项目中的”自甘风险“原则也是比较新的内容,当初选择这个真实的校园案例,也是因为它与同学们的校园生活非常贴近,我们应该学好法律知识,更好地保护自身合法权益。
图6:陈泓浩老师进行专业点评
韩丽萍院长在活动讲话中提到,她非常赞赏同学们的法律热情,希望大家将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精神继续弘扬下去。同时,韩院长对同学们给予了厚望,期待大家在以后的“模拟法庭“活动中有更出彩地表现,希望同学们不仅要学好法律知识,更要善于运用法律知识,不仅是将法律程序“演绎”出来,更要使“法”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图7:韩丽萍院长在活动中讲话
“模拟法庭”进校园活动打破了以往较为单一的校园普法宣传形式,通过让学生亲自参与真实案例的模拟开庭审理,切身感受法律的庄重威严、公平公正,对于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有效预防大学生违法犯罪,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学们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要学会控制情绪,避免因一时意气而对他人和自己造成伤害,希望大家都积极学习法律知识,用法律约束自己,用法律保护自己。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