掐丝珐琅进校园,非遗思政绽芳华
在校园里,一场别开生面的美育课程悄然开展,它以国家级非遗“掐丝珐琅工艺”为载体,由动漫制作技术专业朱家甜老师精心打造。与思政教育深度融合,一起来感受金丝绕指间,以釉绘芳华,为学生们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文化盛宴。
一、非遗魅力初体验
课堂上,老师带着掐丝珐琅的工具和材料,为学生们详细讲解其悠久的历史和精湛的工艺。从铜丝的掐制到珐琅彩的填充,每一步都蕴含着匠人的智慧与心血。学生们听得津津有味,眼中闪烁着对传统文化的敬意与好奇。学生在制作时那专注的神情,仿佛穿越了时空,与古代的匠人对话。这种“巧工艺、长时段、慢审美”的浸润式美育方法,让学生们在实践中深刻挖掘“一个学期只求出一件精品”的内涵,提高了自身的文化理解、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等核心素养。
二、思政教育新融合
当非遗遇上思政,课堂变得鲜活而生动。老师巧妙地将思政教育融入掐丝珐琅的制作过程。在讲解技艺时,引导学生思考工匠精神背后的坚守与执着,感悟劳动的价值与意义。学生们在亲手制作中,体会到了劳动的艰辛与快乐,也深刻理解了“劳动创造美”的内涵。此外,通过制作具有红色主题的掐丝珐琅作品,如天安门、国旗、党徽等,学生们在传承非遗技艺的同时,也接受了爱国主义教育,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在精神上得到了滋养。
三、文化传承与创新
非遗思政课不仅让学生们学习了传统技艺,更激发了他们对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思考。学生们在制作过程中,尝试将传统图案与现代元素相结合,创作出独具个性的作品。有的学生在掐丝珐琅中融入了校园文化元素,有的则将现代设计理念与传统工艺相融合,让古老的非遗技艺焕发出新的活力。这种创新精神,正是非遗在当代社会得以传承和发展的关键。
四、未来展望
“非遗进校园”掐丝珐琅思政课的成功开展,为校园文化建设和思政教育开辟了新路径。未来,我院将继续探索非遗与思政教育的深度融合,开发更多具有特色的非遗课程。同时,鼓励学生走出校园,将所学的非遗技艺传播到更广阔的天地,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中国的传统文化。让我们一起期待,在非遗与思政的交织下,学生们能够成长为既有文化自信又有创新精神的新时代青年,让古老的非遗技艺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