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代策划人:能力是比学历更重要的“硬通货 ”
摘要:以策划为纽带,将创新思维与执行力转化为职业竞争力
小编按:在22级传播与策划专业同学中,有一个热衷策划的小团队,她们是肖楚欣、郑欣欣、周倩如、黄雯莉、李华珑、姚嘉盈,她们在学校是创业团队,企业实践也在一起,现在又各自在文案和活动策划、品牌营销等领域崭露头角。请看“传策故事”系列报道之四:创业团队。
校园项目孵化:从“田田圈”到实体研学的传承
大一期间,学姐们共同发起的“田田圈”农耕文化研学创业项目成为她们策划生涯的起点。该项目通过吸纳跨专业同伴,在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得校赛优秀奖,成为专业课程教学实践项目,并成功申请到校内创业资助资金。大二时,团队参与清远高新区“凤翔杯”比赛,获得二等奖,赢得资金支持与专属工作室。如今,这一项目已交接至学弟学妹手中,转型为实体文化研学项目,实现了从校园创新创业到社会实践的延续。
创业团队在校期间获得多项比赛奖项
“更重要的是共同成长的过程。这个团队有强烈的学习意愿,同学间彼此关爱,令人难忘。”传播与策划专业陈志杰老师说。
企业实战:线下活动策划的“危机课堂”
进入大三后,学姐们开启职场历练,参与“广汽本田梦想方程式”、“东莞AIT改装展”等大型项目,并在广告公司主导政府活动及电竞赛事执行。这是她们首次直面客户需求, 尽管压力巨大,但活动结束后,她们惊喜地发现全程未出现重大纰漏。
实践期间,同学们和专业老师及企业导师一起探讨问题
“那种我能扛住事的感觉,让人成就感满满。”肖楚欣学姐说。在企业实践期间,她因出色的沟通和执行能力,时常被委任和重要客户沟通的任务。
现在,肖楚欣学姐凭借个人能力,获得重要策划工作机会。在今年的守望先锋全球冠军赛期间,因裁判突发受伤,她迅速联动行业前辈化解危机,“活动策划不仅是创意,更是临场应变能力的考验”。
郑欣欣学姐则在粉丝共创活动及品牌联名策划中积累经验。她参与策划的2025年汤臣倍健Life Space益倍适B420线下会员活动,以“骑行团打卡”为亮点,却因品牌展示车停放问题受阻。“最终通过协调周边商户资源解决,这让我意识到细节预案的重要性。”她坦言道。
姚嘉盈学姐在音乐节公司的实习中,从线上统筹到线下执行全程参与,并主导撰写招商方案。“PPT的逻辑和视觉表达直接影响客户决策,这需要在校期间反复打磨技能。”她总结道。
姚嘉盈学姐参与企划的音乐节活动
学历之外:面对本硕竞争者的“破圈法则”
面对“大专学历如何在高学历竞争中突围”的提问,郑欣欣学姐直言:“线下活动策划更看重实战经验。”她以自身为例,通过社团活动策划、多段垂直领域实习,最终进入以本科、硕士为主的团队。三位学姐一致建议,在校生应尽早参与社团或校企合作项目,积累案例;实习选择需注重岗位关联性,“每一段经历都是下一份工作的跳板”。
职业愿景:深耕策划,传递温度
对于未来,肖楚欣学姐希望聚焦活动执行与婚礼策划,“用创意为新人的重要时刻赋予仪式感”;姚嘉盈学姐计划在文案策划领域继续精进,近期目标是“独立完成的方案能通过带教审核”;而郑欣欣学姐则期待向行业前辈学习,“从执行者成长为能统筹全局的策划人“。
肖楚欣、姚嘉盈、郑欣欣毕业日合影留念
采访手记:从校园项目到商业实战,这群岭南传策人以策划为纽带,将创新思维与执行力转化为职业竞争力。她们的成长故事印证了行业趋势:在文案及策划领域,实践经验和应变能力正成为比学历更重要的“硬通货”。而项目传承、校企联动的培养模式,也为高职院校学生提供了独特的起跑线。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