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手创业 共创未来 —第五届“2+1”创新创业专班实践教学总结
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自2018年以来开设创业专门化教育专班(简称“2+1”班),截止到目前已连续创办了5届。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开展了第五届“2+1”创新创业专班,由来自2个学院,5个专业的15名学生组成。“2+1”创新创业专班是一个跨专业、整模块、整学年学分置换的创新创业班。所面向的学生都是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外专业(除中小企业创业与经营专业)的学生。该班多专业学生交叉、自主报名,前两年学习专业,最后一年加入创新创业班,整体进行学分试点置换,创意项目打磨,真实项目训练,教研创产融通。
一、课程教学内容整体设计
课程所有内容相互承接,循序渐进,从产品设计到产品销售到企业运营,对整个项目各个内容进行打磨形成一个整体,通过原型启发式教具促进学生对项目的打磨,通过模块之间打磨结果的闭环,找出问题解决问题,最终以一场企业运营模拟游戏对知识整合进行综合运用,形成一份完成的创业计划书与项目路演,推动项目地成熟与落地。
本班课程侧重于创业技能的训练,适用于有创业想法或者有创业项目的学生。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学生的创业能力以及将创业点子落地的能力能够很好地提升。在团队式学习的基础上加强创业项目的打磨,使学生掌握开展创业活动所需要的基本知识,具备必要的创业能力。掌握创业资源整合与创业计划撰写的方法。 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思辨能力、信息收集与整理能力以及路演表达能力。
二、课堂教学实施情况
(一)教学实施过程
从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三方面,按照课内学习、课外实践、总结提高三个环节针对整个课程的10个模块进行理论知识学习,创业项目打磨与总结成果撰写。
该班课程教学按照理论知识讲解、案例分析、画纸讲解、项目打磨到项目路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采用原型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将课程重点与落脚点放在学生项目打磨。
(二)课堂教学创新
1、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合理:作为一个跨专业、整模块,两年专业学习,一年创业学习的创业专班,根据现代社会对创新创业人才需求的新趋势,结合“专创融合”的理念与实践经验。在现有创新创业知识与经验沉淀下,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上具有一定创新性与首创性;
2、课程教学模式新型务实:该创业课程体系本着双建设、双融合的教学导向理念,对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激发学生创业精神具有积极的作用,采用画纸,采用原型启发式的新型教学方式,对于促进实现学生项目从理论到落地的过程具有关键作用,有效便捷地实现专业知识与能力训练的深化拓展;
3、两式两化教学模式,团队项目训练打磨。学生以项目为载体,以团队为单位,结合模块知识进行项目训练与打磨,促进学生项目落地;
4、原型启发式教学模式。开发一套画纸模式的教学道具,促进启发式教学模式的形成,完善了启发式教学内容体系,并实现以与课程内容相关的画纸为课堂载体完成理论知识学习的课堂形式。帮助学生实现创业知识的递进式与情景式的学习;
5、以“专创融合”为人才培养理念模式促进项目落地。通过学分置换实现两年专业教育与一年创业教育和创业实践的融合,对项目进行训练,真正实现专创融合。
三、课堂教学成果展示
(一)原型启发式成果
(二)沙盘游戏实践
(三)创业项目打磨实战
(四)校外创业课程实践
参加2023广东.中国特许品牌发展大会
参观清远市清新区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基地
四、课程教学调查反馈
课程结束后,针对本届“2+1”课程相关内容进行了学生调查,发放问卷15份,回收问卷15份,有效问卷15份。在数据调查基础上,我们将有针对性地查漏补缺,进行课程反思与改进。
学生回答关于“课程设计与组织安排是否妥当”问题数据中显示, 15名受访学生中,13名(86.7%)学生选择了“非常满意,教学设计环环相扣,面面俱到,由浅入深”这一选项,2名学生(13.3%)的学生选择了“满意;教学内容涉及到创业各个方面,层层递进”这一选项;针对本届课程设计的妥当性,没有学生存在不满意。由此得出,该课程体系在现有基础上可以进行进一步地延用,可根据学生具体情况进行适时调整。
学生回答关于“课程实施形式”问题数据中显示, 15名受访学生中,14名(93.3%)学生选择了“非常满意,寓教于乐,将复杂知识模型化、简单化”这一选项,1名学生(6.7%)的学生选择了“满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实施生动”这一选项;针对本届课程实施形式,没有学生存在不满意。该次课程中主要采用地课程实施形式与原型启发式教具与项目打磨相结合,理论与项目打磨、项目路演、模拟游戏等实践相结合的方式。由此看出,该课程上课形式受到学生们的喜欢与接受。
学生回答关于“课程对你创业领域知识成长是否有促进作用”问题数据中显示, 15名受访学生中,14名(93.3%)学生选择了“有惊喜,在学习过程中产生顿悟,对接触领域有较熟悉的认识”这一选项,1名学生(6.7%)的学生选择了“一般;能在专业知识基础上理解创业知识”这一选项;针对本届教师调动课堂氛围方面,没有学生存在不满意。该次课程学分较多,课程安排较紧凑。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讲随着课堂的推进容易产生厌学与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这就需要老师适时关注学生状态,通过模拟游戏,项目路演,翻转课堂等形式调动学生积极性与参与性。
学生回答关于““2+1”双创专班课程满意度”问题数据中显示, 15名受访学生中,13名(86.7%)学生选择了“非常满意,课程有针对性,与创业领域知识联系紧密”这一选项,2名学生(13.3%)的学生选择了“比较满意;关于创业的涉及面广,学到了新的知识”这一选项从数据可以看出,学生对本届课程的满意度是比较高的,没有不满意的学生。由此得出,该届的课程内容设计、课程实施方式可以进行进一步延用,可根据学生具体情况进行适时调整。
在调查学生“对于课程哪一部分教学内容比较印象深刻,满意度最高”时,其中的创业项目打磨与创业游戏的模拟得到了所有学生的满意。除此之外,90%以上学生对于创业计划书的编制、创业理论的学习也有较高满意度。
学生回答关于“授课教师满意度”问题数据中显示, 15名受访学生中,13名(86.7%)学生选择了“非常满意,理论知识专业,授课方式灵活,认真负责”这一选项,2名学生(13.3%)的学生选择了“比较满意;于学生沟通过顺畅,能够寓教于乐”这一选项从数据可以看出,学生对本届授课教师满意度是较高的,没有不满意的学生。
除此之外,学生还希望在课程学习过程中能够加入更多的游戏模拟环节。理论知识讲解过程中能够融入更多的时事案例。在后期教学内容开发与调整中,我们也会有针对性地进行完善。
五、课程反思
为了推动“2+1”双创专班这种双创教学模式不断完善与成熟, 结合本届“2+1”双创专班课程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后期我们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思考与改进:
1、建立一支班级专属“企业教练+专任教师”的师资团队,促进项目打磨;
2、积极引进企业资源,促进校企合作,引导“2+1”创业项目走出去,真正实现“教创+孵”的模式;
3、增加课外创新创业项目实践(讲座、参观等)。将课程知识教学与课外实践教学结合起来,真正做到“理实一体化”;
4、建立结课后项目落地输出通道与跟踪机制。将校内孵化与校外孵化结合起来,作为课程创业项目输出的承接轨道,避免项目在结课后无导师无去向而无疾而终。
图/文:第五届“2+1”创新创业专班
初审:陈松燔
复审:王大凯
终审:牛玉清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