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工作动态> 详细内容

关于举办第十届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校内赛的预通知

来源:就业创业处 发布时间:2024-04-02 09:22:58 浏览次数: 【字体:

各二级学院、书院、部、处(室)、中心(馆):

为进一步深化我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激发我校学生创新创业热情,更好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支持助力大学生创新创业;通过以赛促教,探索人才培养新途径;以赛促学,培养创新创业生力军;以赛促创,搭建产教融合新平台,落实学校建设以大健康为特色的创业型职业技术大学的战略部署。结合学校实际,现决定举办第十届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校赛。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大赛简介

第十届“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即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为了更好地反映比赛的内涵和目标,“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从第九届开始,名称调整为“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大赛是由教育部发起,联合中央统战部、中央网信办、国家发改委等国家十二部委共同主办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自创办以来,大赛已经成长为国内规模最大、影响力最广的高校双创赛事,产生了大量创新创业教育成果。

大赛采用校级初赛、省级复赛、全国总决赛三级赛制。校级初赛由各高校负责组织,省级复赛由各省教育厅负责组织,全国总决赛由教育部负责组织。

二、大赛总体安排

(一)参赛对象

1.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全体在读和毕业5年(含)以内职业教育本科、高职专科学生。每位参赛选手最多只能担任一个项目负责人,但可以作为项目成员同时参加其他项目。学生可跨学院、跨专业组队参赛。

2.参赛人员(不含产业命题赛道参赛项目成员中的教师)年龄不超过35岁。

(二)参赛要求

1.参赛项目能够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各领域现实需求,充分体现高校在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方面取得的成果,培育新产品、新服务、新业态、新模式,促进制造业、农业、卫生、能源、环保、战略性新兴产业等产业转型升级,促进数字技术与教育、医疗、交通、金融、消费生活、文化传播等深度融合(各赛道参赛项目类型详见附件)。

2.参加“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的项目应符合大赛参赛项目要求,同时在推进农业农村、城乡社区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具有创新性、实效性和可持续性。

3.“5+3”项目:要求全校所有“5+3”双创实践项目报名参赛。以“5+3”双创实践项目作为参赛项目的,首先要求“5+3”项目学生团队负责人在大赛中报名,且将“5+3”指导教师团队作为大赛指导教师,指导教师团队须从校赛报名阶段开始全程参与指导,并带领学生完成各项任务;“5+3”项目学生团队其他成员报名大赛,参赛项目、指导教师不作限定。

4.参赛选手以项目团队形式参赛,允许跨校跨院组建团队,每队成员不少于3人,原则上不多于15人(含项目负责人);各参赛团队必须由项目负责人组织报名参赛,项目负责人必须参加赛事答辩环节。参赛团队所报参赛创业项目,须为本团队策划或经营的项目,不得借用他人项目参赛。

5.跨校组建团队的,项目负责人须由我校高职学生或毕业五年内高职学生担任。

6.学校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挑战杯”“创青春”“金点子”项目、校友创业项目等报名参赛。

7.已获本大赛往届广东省分赛各赛道银奖及以上的项目,如继续参赛的,免予参加本届校赛评选环节,直接获推荐参加省级复赛资格。

8.每个参赛项目的指导教师要求不超过5人。如超过5人的,获奖通知及获奖证书只体现报名排序中前5的指导老师。

(三)赛道及组别安排

根据实际情况,我校学生只参加“职教赛道”、“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以下简称“红旅赛道”)、产业命题赛道(具体方案另行通知)的比赛,参赛项目可自主选择赛道参赛,一个项目只能参加一个赛道。

各赛道简要要求如下:

1.职教赛道简要要求

组别

 

参赛选手条件

 

项目要求

 

参赛项目类型

 

创意组

参赛申报人须为团队负责人,须为职业院校全日制在校生。

(1)参赛项目具有较好的创意和较为成型的产品原型服务模式或针对生产加工工艺进行创新的改良技术。在大赛通知下发之日前(指教育部大赛官方通知)尚未完成工商等各类登记注册。

 

(2)学校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不能参加本组比赛(科技成果的完成人、所有人中参赛申报人排名第一的除外)。

(1)创新类:以技术、工艺或商业模式创新为核心优势;

 

(2)商业类:以商业运营潜力或实效为核心优势;

 

(3)工匠类:以体现敬业、精益、专注、创新为内涵的工匠精神为核心优势。

创业组

参赛申报人须为企业法定代表人,须为职业院校全日制在校学生或毕业5年内的学生(即2019年之后的毕业生)。企业法人在大赛通知发布之日后进行变更的不予认可。

(1)参赛项目在大赛通知下发之日前已完成工商等各类登记注册,且公司注册年限不超过5年。

 

(2)项目的股权结构中,企业法定代表人的股权不得少于1/3,参赛团队成员股权合计不得少于51%。

 

2.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简要要求

组别

参赛对象

项目要求

备注

公益组

参赛申报人须为项目负责人,须为普通高等学校全日制在校生,或毕业5年以内的全日制学生(即2019年之后的毕业生)。企业法定代表人在大赛通知发布之日后进行变更的不予认可。

(1)参赛项目不以营利为目标,积极弘扬公益精神,在公益服务领域具有较好的创意、产品或服务模式的创业计划和实践。

 

(2)参赛申报主体为独立的公益项目或社会组织。

注册或未注册成立公益机构(或社会组织)的项目均可参赛。

创意组

参赛项目基于专业和学科背景或相关资源,解决农业农村和城乡社区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助力乡村振兴和社区治理,推动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共同发展。

参赛项目在大赛通知下发之日前尚未完成工商等各类登记注册。

创业组

(1)       参赛项目以商业手段解决农业农村和城乡社区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助力乡村振兴和社区治理,实现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共同发展,推动共同富裕。

 

(2)       项目的股权结构中,企业法定代表人的股权不得少于10%,参赛成员股权合计不得少于1/3。

参赛项目在大赛通知下发之日前已完成工商等各类登记注册,项目负责人须为法定代表人。

3.产业命题赛道

产业命题赛道由大赛组委会组织专家,对企业申报的产业命题进行评审遴选,将入选命题进行公布。我校在该赛道的具体安排,将根据上级单位的通知做进一步安排,具体另行通知。

三、校赛组织及赛程安排

(一)组织机构

1.大赛由学校主办,就业创业处承办。为做好比赛组织工作,学校设立第十届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校内赛组织委员会(以下简称“校赛组委会”),负责大赛统筹及大赛的组织实施。校赛组委会人员名单如下:

主任:劳汉生

副主任:张爱国

组员:李勇、范建礼、黎海燕、各书院、二级学院创业工作负责人

2.校赛组委会下设办公室,负责赛事的组织协调与实施等具体工作。校赛组委会办公室挂靠在就业创业处,组成成员为就业创业处全体工作人员。

(二)组织要求

1.各书院、二级学院要加强组织领导,协助做好校赛组织工作。通过设立学生工作小组(团队),将工作职责落到实处,认真做好大赛的宣传动员和组织工作,积极鼓励和发动学生参赛,为参赛学生提供必要的条件和支持。各学生工作小组(团队)须做好报名参赛工作台账,定期填报《书院及二级学院中国创新大赛报名统计表》(附件1),校赛组委会将定期收集和统计各书院、二级学院组织参赛情况,并定期通报学生报名参赛情况。

2.以各书院、二级学院学生总人数为基数,要求参赛率达到50%以上,参赛项目数量达到总人数50%以上50%以上的学生以项目负责人身份上报一个参赛项目)。同时,各书院、二级学院至少推荐1个毕业5年内的优秀校友创业项目参赛对组织报名参加大赛达不到以上标准的书院、二级学院将在年度目标责任考核中进行扣分。

3.各书院、二级学院在组织学生报名参赛时,要按照职教赛道参赛项目数量占到本院系总参赛项目数量的70%左右,红旅赛道参赛项目数量占到本院系总参赛项目数量30%左右进行参赛组织。其中马克思主义学院、博雅教育学院、乡村振兴教育学院重点组队参加红旅赛道。

4.各二级学院要做好参赛项目规划、积极推荐优质项目参赛,做好参赛项目辅导和培育等工作。要积极发动指导教师推荐所有“5+3”双创实践项目、金点子项目等参加大赛。

5.各二级学院、书院要做好学生参赛情况的跟踪、统计工作,校赛组委会将根据各院系的统计汇总情况评估各单位工作开展的成效。

(三)赛制赛程安排

校赛采用院级初赛、校级复赛、校级决赛三级赛制。

1.报名

在“全国大学生创业服务网”(网址:cy.ncss.cn)平台开放报名后,各书院、二级学院通过全媒体动员、制作张贴海报宣传、营造浓厚的大赛参赛氛围,积极组织动员并指导学生通过大赛官方平台进行报名(报名平台具体开放时间另行通知)。不同组别的参赛学生需根据报名系统的提示提交相应的报名材料。

2.院级初赛2024426日前

(1)各院级初赛的比赛时间、环节和评审方式等由各院系自行决定,为营造浓厚比赛氛围,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建议多采用现场路演方式举行各院级初赛,对照大赛评审要求对项目进行评分。

(2)2024年4月26日前,每个二级学院遴选2—6个,每个书院遴选2—4个优质项目推荐进入学校复赛。其中:二级学院推荐项目以职教赛道项目为主,书院推荐项目以“红旅赛道”项目为主。各院系在提交复赛项目时填写好《推荐晋级校级复赛汇总表》(附件3),并将参赛项目的商业计划书、网评PPT、参赛作品申报表(附件2)于2024年4月26日前统一报送至就业创业处工作邮箱:2798395104@qq.com。

2.校级复赛2024510日前

2024年5月10日前,参照省级复赛模式,校赛组委会组织专家对晋级学校复赛项目进行网络评审,从晋级项目中按评分高低择优选出晋级学校决赛的优秀项目。

3.学校决赛2024年5月24日左右完成

校级决赛参考广东省分赛现场评审标准,采用公开路演答辩的方式进行。

4.推荐参加广东省赛(拟6月)

各赛道根据省教育厅核定的推荐名额,结合评委意见和校赛排名,决定推荐项目。

四、校赛奖项设置

(一)通过决赛决出各赛道校赛一、二、三等奖。另设优秀奖若干、及优秀指导老师奖和优秀组织奖。

(二)奖励项目说

1.优秀指导教师奖:按照校赛决赛比赛名次评选优秀指导教师,对获一等奖项目的第一,第二、第三指导教师,获二等奖项目的第一、第二指导教师,获三等奖项目的第一指导教师颁发优秀指导教师证书。

2.优秀组织奖根据参赛数量及参赛质量完成情况评定优秀组织奖,具体奖励以《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奖励办法(试行)》为准。

(三)其他配套奖励

对校赛表现优异的项目学生,除给予相应的奖金奖励之外,同时在项目扶持、综合测评加分、学分置换等方面给予优先考虑,具体奖励以《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奖励办法(试行)》为准。

(四)省赛推荐与项目辅导

校赛组委会将按照省赛组委会分配的名额,推荐优秀项目代表学校参加省复赛,并邀请有关校内外专家对重点培育项目给予专业辅导。具体事宜另行通知。

五、联系方式

相关指导活动、工作安排、重要通知等,将通过“岭南双创教育”公众号公布。

学校就业创业处、校赛组委会工作联系人

林明锋15******5334、020-28219175

刘卫东15******1515

六、说明

因教育部关于第十届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的官方通知尚未正式下发,本通知暂依据第九届大赛官方通知要求制定,待教育部及广东省教育厅第十届大赛通知正式发布后,校赛通知要求将依据上述通知进行相应调整。

 

附件:

1.书院及二级学院中国创新大赛报名统计表

2.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参赛作品申报表

3.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第十届中国创新大赛推荐晋级校级复赛汇总表

4.全国大学生创业服务网产品操作手册学生端(第九届材料,仅供参考)

5.大赛评审规则(第九届材料,仅供参考)

 


终审:林明锋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